永春县文化馆
电话:0595-23882645
邮箱:13959753087@163.com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桃城镇花石社区
网址:www.fjycwh.com
林俊德将军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70年是风风雨雨的七十年;这70年是筚路蓝缕的七十年;这70年更是波澜壮阔的七十年。七十年里,中华民族在伟大、英明、正确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把当年一穷二白的旧中国建设成如今的富强、民主、文明、繁荣、昌盛、美丽的新中国。伟大的成就来自于千千万万的勤劳勇敢的劳动人民,来自于千千万万个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共产党人。林俊德将军就是其中的一个爱国爱党的时代楷模。
今天,我们沿着将军的足迹,再次追忆这位全军挂像英模对祖国和人民无比的热爱,对国防事业无比的忠诚,对共产主义理想无比坚定的信念的可贵精神;再次怀着崇高的敬意缅怀这位“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共产党人。
时间回到2012年5月31日的西安唐都医院,我们看到令人动容的一幕:
一位脸上戴着氧气罩、身上插着各种医疗管线的垂危老人,在人们的搀扶下迈向病房中的办公桌……
如同重伤的黄继光向着枪眼那最后的一扑,这悲壮的一幕,凝成了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最后的冲锋姿态。
悭吝的时间不肯给这位可敬的科学家临终的从容。来不及把笔记本上5条提纲的内容填满,来不及整理完电脑中全部文档,甚至来不及给亲人以更多的嘱托和安慰,
2012年5月31日20时15分,这颗赤子之心便匆匆停止了跳动,距最后一次离开办公电脑只有5个小时。
这位老人是谁?
他,叫林俊德
林俊德 总装备部某基地研究员、原总工程师少将军衔,中国工程院院士,“两弹一星”突出贡献专家,我国爆炸力学与核试验工程领域著名专家,献身国防科技事业杰出科学家,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 ,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他是从我们永春大山走出去的骄傲。
林将军的生平简历:
1938年出生于福建省永春县介福乡紫美村
196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机械制造专业,当年入伍
196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7年获研究员职称
1993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200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历任力学研究室科研组长、主任、研究所科技委副主任、基地科技委副主任和基地总工程师。
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研究领域涉足大气层核爆炸力学、地下核爆炸力学、地下核试验工程、强动载力学实验与测量技术。
曾任于中国科大兼职教授、国防科大兼职博导、中国力学学会爆炸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防护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岩石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先后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1项、四等奖1项,部委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6项。撰写了《地下核爆炸力学》和《地下核试验工程》2部专著,编著出版了《地下核试验力学与工程》教材。获国务院政府特贴和国家人事部颁发的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证书。“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中央军委追授 “献身国防科技事业杰出科学家”,追授一级英模勋章和证书。2012年度全军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模范。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2018年9月,中央军委批准为全军挂像英模。
回顾林俊德将军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是精彩的一生,更是卓越的一生。
新中国改变了他的命运
1938年3月,在永春县介福乡紫美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一个男婴呱呱坠地,给全家带来了欢乐。孩子长到15岁那年,父亲却去世了。
“地瘠栽松柏,家穷子读书”这是永春山乡的一句俗话。可是小学毕业后的林俊德一度想放弃考中学,因为家里交不起18块银元的报考费。庆幸的是,很快永春解放了,穷人家的孩子不用钱就可以上中学。
靠着政府的助学金,林俊德上完中学和大学。1955年,他从永春介福乡信用社借出50元钱,加上永春一中20多元的路费补助,到浙江大学求学。当时他穿妈妈织的土布衣,没有袜子穿,没有蚊帐挂,晚上任凭蚊子叮咬,使得全班同学要求学校给他买蚊帐;他学机械制造,却没钱买制图工具,同学们就与他共用。1960年,浙大毕业,他被分配到国防科委下属一个研究所工作,到北京报到后,又被告知将来的工作地点不在北京而是新疆,去搞原子弹试验。从此,林俊德的人生和党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献身国防事业 核爆立大功
社会主义新中国成立后,国际国内形势异常严峻。面对西方大国的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威胁和核讹诈、核垄断,党中央作出了研制原子弹、发展我国核武器技术的战略决策。从此林俊德隐姓埋名、默默奉献,把青春、生命献给了大漠边疆、献给了国防科技事业,献给了党和国家。
很快,林俊德接受了任务,研制一种测量核爆炸冲击波的压力自记仪。这项研究工作只允许有一年多的时间,他们按期完成了参试前的全部必要的技术准备和考核工作,用他们自制的系列仪器参加了首次核试验。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我国第一次核试验成功了。林俊德他们研制的仪器准确地测量了核爆炸冲击波的数据。
他们的钟表压力自记仪取得成功,组织上给他们小组记了集体二等功,还给林俊德个人记二等功。仪器改进完善后,比美国同类仪器更准确,重量只有它们的1/5至1/10,造价也低,很快被推广应用并获得国家发明三等奖。
大漠四十年 科研硕果丰
随后,林俊德开展的空中冲击波测量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强冲击波测量项目获全军二等科技成果奖。
1978年后,他开始担任研究室领导职务,开展地下核试验和核爆炸软科学模拟设备研制工作,担任基地总工程师,多次出席全国性爆炸力学、空气动力学等学术会议。1986年、1992年两次参加国际强动载学术会议。1991年,作为中国专家代表团成员赴瑞士日内瓦参加联合国组织的地震事件核查专家组会议。
40多年一晃而过,他和同伴先后获得30多项科技成果奖,其中国家科技奖4项,部级二等以上科技奖11项,立一等功、二等功。他还获国家人事部颁发的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证书,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国防科委授予他先进科技工作者标兵称号;总参、总政、总后授予他“中国人民解放军英雄模范”光荣称号。
1990年3月,他作为12名由全国老中青三代优秀科学家代表组成的报告团成员之一,参加“奋斗者的足迹”首场报告会。
1999年9月18日,他应邀出席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大会,受到江泽民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
2001年12月12日,他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部院士。
朴实将军千里行 情系桑梓话教育
1993年,林俊德被中央军委授予少将军衔。
1994年6月,已是将军的他千里返乡,却一路乘坐硬席火车和普通客车,与普通乘客、士兵无异。他的妻子也是一身朴素随行。
1996年,林俊德欣然出任永春县“科教兴县”专家顾问团企业经济专家组副组长。
林俊德在上个世纪90年代多次回到永春。返乡探亲时,一进永春介福乡紫美村,他就亲切的和父老乡亲话家常,谈变化,亲密无间。
对于孕育他成长的永春一中,将军更是凝聚着丝丝情结,专程来到永春一中和师生们座谈。对着银发丝丝的老校长、老教师,将军怀着深深的敬意,一一向他们致以军人的敬礼!
他诚恳地说:“今天能成为工程院院士,这颗种子是在永春一中、浙江大学、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孕育的。”
献身国防科技 无怨无悔
他们这批戈壁滩人做了不少牺牲,有的对象告吹,有的夫妻两地分居一二十年,有的父母临终时来不及看一眼,有的孩子得不到良好的教育……
但他们不为此而后悔,而是为之自豪。因为他们真正为国家和人民尽了力,他们是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为振兴中华作了贡献。他们不去戈壁滩,哪来的原子弹试验成功?没有原子弹、导弹,哪来中国现在的地位?
林俊德他把一生奉献给党和国家, 对家庭有愧疚,他带的23名学生都是科技精英,却没时间管女儿的教育,女儿没读过大学。子女结婚了,他没时间参加婚礼。他也曾面对去与留。文革受冲击,职务也撤了,差点让他转业南京。
他说,对新中国的热爱和对国家民族的使命感,让我克服了一个个困难,为人民做了点有意义的事。如果毕业不肯服从分配,不愿去大西北核试验基地,那我也许就会失去一次重要的报国机遇了;如果我被文革政治陷害打昏过去,消沉了,那我追求事业成功的道路也就结束了。我希望当我走到人生尽头时,能有资格说,我对得起我的前辈和下一代。
最后的冲锋 赤子马兰情
2012年5月,在得知自己身患胆管癌,来日不多之后,这位科学家拒绝了可能导致他再也无法坐到办公桌前的延长生命的手术方案,以顽强的意志,奏出了一曲令人震撼的生命绝唱。
“我不能躺下,一躺下就起不来了。”5月29日,病情突然恶化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总装某基地研究员林俊德意识到自己来日无多,拒绝了医院延长自己生命的最后努力,强忍剧痛坚持下床工作。
于是,西安唐都医院的病房中,出现了这样震撼人心的场景:在生命的最后3天中,这位75岁的科学家与死神展开了一场争分夺秒的赛跑:整理电脑资料,批改科研论文,召集课题组成员交待后续科研任务……对于自己的后事,院士只交待了一句话:把我埋在马兰。
所有的医护人员很难理解林俊德在生命最后关头这种决然的选择:拒绝化疗,拒绝手术……已经忘我工作52年、在自己的科研领域立下了卓越功勋的院士,为何要在生命最后时刻,还要工作得这样匆忙?
核技术是国家安全的后盾。对于一生从事核试验工程研究的林俊德来说,有许多事,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
“我是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培养成长的,我要对得起他们。”从52载藏身大漠献身国防科研到生命最后3天的与死神赛跑,支撑这位科学家创造一个个科研和生命奇迹的,是这样一颗金子般的赤子之心。
林俊德将军离开我们已经7年多了,但他给后世留下许许多多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热爱祖国,忠诚使命;他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他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他谦逊朴实、品德高尚;他淡泊名利、一心为公;他求真务实、集力创新,勇攀高峰……
林俊德将军虽然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他的可贵精神永世长存。缅怀、学习林俊德将军精神的意义重大。
人民日报高度评价: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林俊德将军为我们这一代人树立起一个时代最鲜明的座标。
2019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特别提到几位英雄闪亮的名字,特别是全军英模人物林俊德等同志,称赞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永远值得我们怀念和学习。
如今,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华民族正阔步走在实现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正为实现美丽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路漫漫其修远兮”,后面的征程需要我们像林俊德将军那样,坚定爱党报国的政治信念、忠诚事业、执著坚守、立志奉献、把岗位当战位,艰苦奋斗、永不自满、永不懈怠、永不停滞;需要更多像林俊德将军这样有志气的年轻人,肩负起建设祖国的担子,更加坚定不移走上为国家为人民奋勇拼搏的道路;需要教育广大青少年从小刻苦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为社会、为祖国贡献力量。
希望我们这一代能从林俊德将军的身上得到激励,希望在他的精神感召下,能够追随着英雄的步伐,为祖国创造一个更加辉煌灿烂的未来。
(作者:福建省永春第一中学 尤志宏)
Copyright © 2022 www.fjycw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归 永春县文化馆 所有 网络支持:泉闽通
电话:0595-23882645 邮箱:13959753087@163.com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桃城镇花石社区
网站备案ICP: 闽ICP备2022000754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