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县文化馆
电话:0595-23882645
邮箱:13959753087@163.com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桃城镇花石社区
网址:www.fjycwh.com
又是一年清明时。余光中文学馆馆长周梁泉先生告诉记者,这段时间,时常会梦见老先生。虽然余老已经仙逝一年多了,但作为馆长,每天面对余老生前的一切,不知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还是周梁泉真的想和余老再谈谈“乡愁”……
周梁泉是一名文学爱好者,上世纪80年代,每期的《台港文学选刊》他都看。他说记得很清楚,每三期就有一期余老的专栏,因为知道他是永春人,对他的文章格外注意。
2003年,余老题字“创作不绝,中文永春”,赠予尚未复刊的《永春文艺》杂志。(周梁泉/供图)
2003年,余老第一次回永春探亲,那是周梁泉第一次见到余老本人,他全程陪同。令他印象深刻的是,当时永春芦柑还未成熟,乡亲们摘了两个送给余老。余老捧着两个芦柑不断拍照,还说要带回台湾好好存着。次年,他便写诗《永春芦柑》,并寄了一份手稿给周梁泉。那时周梁泉对余老的印象是,他虽在永春生活不久,但对永春感情深厚。
此后,周梁泉便成了余老在永春的好友,两人常有联系。“他不只诗歌是乡愁的代表作,他的一生都是乡愁的代表作。”周梁泉说。
2017年12月14日,得知余老仙逝的消息,周梁泉正在路上骑车,确认消息后,他停在路边哭了好一会儿。他说,最近时常能梦见余老,梦见和往常一样与余老聊乡愁、聊文学、聊家常。
“几年前,乡愁是一条脏脏的山路,车轮在这头,黑煤在那头;几年后,乡愁是一座安静的小城,古厝在这头,山歌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种神圣的使命,责任在这头,希冀在那头;未来啊,乡愁是一条长长的桥梁,永春在这头,世界在那头。”这是周梁泉写的永春版的《乡愁》。他觉得余光中对于永春的改变,“是革命性的”。对他的缅怀,不只是一种怀念,更是一种感激和勉励。
【见字如面】
余老:
每到清明思故人,总想跟您聊几句。
在文学馆里,每天我都会去看看您,看着您一如既往的专注。有时您也会到我的梦里来,继续给我讲解乡愁,怪不得我将乡愁讲得越来越起劲,正月初二那天,我给中科院苏教授一行人一讲就是九个小时,为有源头活水来!
或许由于我们的激情,文学馆总是人气如潮。一日千人属常态,有时超过五千人。好多人不远万里,就为了瞻仰您一面。他们这样说:我们是因为余光中,因为乡愁,才知道有个美丽的地方叫永春。
您知道吗,在您的故乡,“几年前,乡愁是一条脏脏的山路,车轮在这头,黑煤在那头。”在您的全力支持和亲自参与下,如今的永春,“乡愁是一座安静的小城,古厝在这头,山歌在那头。”从一首诗开始的乡村振兴,得到了世人广泛的关注。而“未来啊,乡愁是一条长长的桥梁,永春在这头,世界在那头”。
我们一直在做着您未竟的事业,因此在我们的心里,您是“永春”的!相信您是永远快乐的,无论您身居何处。因为我们也是“永春”的,在您的感召下,乡愁人如雨后春笋。
祝您新作频出,或是天堂版《乡愁》,或是《不止乡愁》。
永春乡愁人 周梁泉
Copyright © 2022 www.fjycw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归 永春县文化馆 所有 网络支持:泉闽通
电话:0595-23882645 邮箱:13959753087@163.com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桃城镇花石社区
网站备案ICP: 闽ICP备2022000754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